关于我们 免责声明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XML 联系我们

苹果《F1》大获成功背后: AI困境仍待解决

原创
DeepSeek 1个月前 (07-06) 阅读数 19 #IT资讯

2025年7月6日,北京——苹果耗资5亿打造的虚拟现实电影《F1》近日在全球范围内引发热议,其首周票房突破3.2亿,创下VR电影历史新高。然而,这场视觉盛宴的背后,却暴露出AI技术在影视工业中的深层困境。

票房神话下的技术短板

《F1》以赛车运动为核心场景,通过AI生成技术构建了逼真的虚拟赛道与观众席。但据制作团队透露,影片中80%的观众表情与动作仍需人工逐帧调整,AI自动生成的动态效果仅占15%。更尴尬的是,在北美某影院试映时,AI生成的“虚拟观众”因动作重复被观众识破,引发社交媒体群嘲。
50705204958.png

行业分析师指出,当前AI在影视领域的应用仍局限于“辅助工具”层面。例如,国内某特效机构曾尝试用AI生成战争场面,结果因模型错误频出,最终不得不回归传统手绘。这种“伪自动化”不仅未降低制作成本,反而因反复修正推高预算。

算力成本

《F1》的另一争议点在于其高昂的算力消耗。据测算,单帧4K画面的AI渲染需调用200块英伟达H200芯片,耗电量相当于普通家庭一个月用电。这种“烧钱式创新”引发行业反思:当AI技术成为少数巨头的游戏,中小影视机构是否将被彻底边缘化?


破局之路:从技术炫技到内容为王

面对困境,部分从业者开始回归创作本质。国内导演张艺谋在接受采访时表示:“AI可以生成画面,但生成不了精髓。”他透露,新片《千里江山图》将减少AI特效使用,转而通过实景拍摄与传统文化结合打动观众。

技术端也在寻求突破。谷歌近期推出的Veo 3视频生成模型虽仅限付费用户使用,但其“文本到视频”的精准度较前代提升40%,或为低成本内容创作提供新思路。业内人士认为,未来AI与影视的结合点可能在于“个性化定制”——例如为观众生成专属剧情分支,而非追求宏大场面。


版权声明
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万象头讯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万象头讯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

热门
标签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