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温天气这几件事不宜做:这些行为可能让你“热上加热”
原创北京7月6日电 连日来,国内中东部地区持续遭遇今年最强高温侵袭,多地气温突破40℃大关。在酷暑之下,一些看似平常的行为却可能成为健康隐患。专家提醒,高温天气需警惕五大“危险动作”,避免因疏忽导致身体损伤。
误区一:运动后猛灌冰水
在38℃高温下,南京某高校学生小李运动后因口渴难耐,一口气喝下两瓶冰镇饮料,随即出现剧烈腹痛。诊断其为“胃肠痉挛”,诱因正是冷热刺激引发的肠道收缩异常。专家指出,突然摄入大量冰水会导致腹痛、腹泻等。建议运动后先小口饮用常温淡盐水,待身体适应后再逐步降温。
误区二:正午时段户外作业
7月5日,郑州某建筑工地因高温时段施工,导致3名工人出现热射病症状。气象数据显示,当日14时郑州地面温度达62℃,而人体在40℃环境中持续暴露30分钟即可能引发严重后果。专家强调,户外工作者应严格遵循“做两头歇中间”原则,将作业时间调整至清晨和傍晚,并随身携带含盐饮品及藿香正气水等。
误区三:空调房内密闭过久
上海某写字楼白领王女士因连续8小时在空调房工作,出现头晕、乏力症状。经检测,其办公室二氧化碳浓度超标3倍。专家提醒,密闭空间易导致氧气不足,建议每2小时开窗通风15分钟,空调温度设定不低于26℃,同时可在室内放置水盆增加湿度。
误区四:食用变质隔夜菜
武汉某家庭因食用未冷藏的隔夜凉拌菜,导致5人集体腹泻。检测发现,菜肴中细菌总数超标200倍。专家指出,30℃以上环境中,食物腐败速度加快,叶类蔬菜室温存放超过4小时即可能产生,建议采用“分餐制”并控制备餐量。
版权声明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万象头讯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万象头讯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
上一篇:夏日米白浅棕深灰搭配术:出街休闲优雅两不误 下一篇:北方“桑拿天”持续至7月中旬